「你們是幫客戶辦會議的公司,那你們是不是很常開會?」對專業會議顧問公司(PCO)毫無概念的朋友這樣問。
「我們會開會,但關於公司內部的會議很少。 主要都是跟客戶有關的會議,在於資源協調,讓彼此資訊對焦,確保大家彼此資訊一致、有共識。」我這樣回答。
內部開會的形式
在過去其他公司工作的歷程中,不論是週會、月會、突然加開的會議,或是主管/老闆想到就開會的經驗,對於「開會」的印象,停留在沒效率、無意義,甚至只是老闆、主管們自我感動的時刻,對工作上沒有太多正向影響。
加入滙集之後,沒有週會、月會、例會,沒有不必要的內部會議。除了跟專案相關的溝通及精進會議之外,公司內部的會議通常是必要才會召開。專案相關的會議目的在於更新進度、資源協調,在會議前先分配大家的工作內容,先讓彼此知道現在專案的輪廓。若是有需要討論事情,則事先蒐集所有的意見跟想法,每個人也可以看到所有資訊,並由會議主要負責人將內容分類,減少會議當天不知所云的狀況.加速會議的效率跟產出成果。
開會文化
1. 每個人都會被傾聽=每個人都擁有同等的話語權
團隊中每個人的特質不同,不是人人都願意開口表達自己的想法,也有些人認為自己的想法太過愚蠢,或是可能會被拒絕而不敢發言。
但是公司開會的情境,我們不是被引導說「你可以說出來」,而是我們被傳遞一種「可以被聽見」、「有人在聽」、「大家在乎你的想法」,能夠安心、放心的說出來。當然,也有說出來被拒絕,或是被句點的時候,然而我們在會議中捍衛地是「被聽見,被說出來的機會」。
2. 團隊合作的重要性=對每個人付出的肯定
每一項專案都是由不同的需求項目組合而成,而每一個項目都需要有相對執行的人員,團隊不僅僅是一人的功勞或責任,而是由眾人集合而成的群眾之力,來達到最終的成效。
公司專案結束後開的精進會議,都會有一項題目問到:「你認為本專案的亮點人員?」藉由每一個參與專案的人來肯定彼此,當然也可以肯定自己。我覺得這點很特別,不過,這也有可能是我過去的經驗中沒有發生所以我才認為特別,因為讚美的言詞這樣的文化在團隊中,不只是一個口號,而是一項身體力行的行動,更也可以化為鼓勵自己的激勵因素,這也是我在滙集內部會議所看見的。
3. 有創意也有根基
每一次專案相關會議不外乎有固定的架構:要討論的主題、意見蒐集、每個人發表想法最後統整。除了專案相關會議之外,也會有針對專業知識、技能、公司內部訓練、團隊共識等會議內容,大原則都一定會有主題、意見蒐集,例如:想要從此會議/課程中獲得什麼,或是該課程的目標等,卻不限於特定的形式。
大多數的課程都是由主要分享者提供知識內容,一對多的傳遞。但是在滙集內部的訓練,經常是,或者可以說「總是」多對多的討論、一對一地分享,而且是雙向的分享。也有一對多的討論,但比例不高,且不會只是用嘴巴說、用手寫,也會加入動手做的內容。甚至內部教育訓練也會有引導師來協助讓知識的傳遞更有效率。
在這樣的操作下,我們可以期待會議技能有效扣緊主題,產出與目標一致的結果,卻不會限制團隊只能用什麼樣的形式,或不能是什麼樣的模式來開會,而每一次的訓練都是擴展會議樣貌多元性的契機。
Meeting Design/會議引導師
我想組織文化與滙集國際一直在提倡的Meeting Design有很大的相關聯。
會議設計是讓一群人,在同一段時間內,創造出人與人相遇的價值
– Mike van der Vijver (荷蘭會議設計大師)
會議設計就是產生會議劇本,而這套劇本不會只有男女主角,更是需要所有的人員參與演出,會議引導師則是導演,引導每個人參與其中,讓演員將劇本合力完成。不只是人多的國際會議可以打破既有的框架,創造更高效、更有意義且更有價值的會議結果,而小型的公司團隊更適用。
在滙集國際,一間專業會議顧問公司,我所看見的、體驗到的會議文化,不只是開會,更是在固有的會議根基上,創造踏實而可行的會議模式。
綜合以上三點會議文化,不僅僅更新了我對「會議」兩字的定義,以及看待會議的眼光,原來會議可以讓人如此地沉浸其中,並且可以有趣、有效率地產出想要的結果。更顛覆我對會議團隊的看法,在尊重、有根基、有創意且肯定每個人付出的團隊合作文化之下,我也不停地在團隊中學習突破自己思考的框架,也更在肯定他人付出中看見每個人以及自己的優點,不只是建立自信,更是建立整個團隊的價值。
我的目光從一間會議公司,更新成一間不常開會,但只要開會就能讓會議更有笑又有效地的會議顧問公司。